开年"搞事",美联储降息还有戏吗?机构发"定心丸":2024不必再"躺平当赢"

2024-01-06 29956阅读

新年伊始,美联储给全球市场带来了一个不怎么满意的“答案”。

美联储1月4日的货币决策会议,表示高利率会保持更久,同时并没对市场期待已久的“降息”,给出实质性信息。受此影响,1月4日A股和港股等市场纷纷低开低走。

但好在这只是美联储2024年第一次会议,从各大机构分析来看,基于美联储货币政策连贯性,2024年内降息依然值得期待,最快或于5月出现降息。美联储降息叠加国内宏观经济温和复苏,人民币则有望继续升值态势,吸引外重新流入国内产,2024年外流入A股的金量或会超过2000亿元。

机构分析进一步指出,2024年产配置策略可以较2023年积极些,择时与配置并重,不必再固守“躺平当赢”的极端保守策略。但机构特别提及,科技股很多是微盘股,微盘股交易策略在2024年可能会阶段性失效,需警惕策略拥挤度过高与边际效用递减问题。

新年外流入A股或超2000亿元

根据1月4日凌晨美联储公布的最新一期货币政策会议纪要,美联储决策者对遏制住高通胀显得更有信心,认为通胀上行的风险下降,预计未来一年可能适合降息,但利率路径还很不确定,有多名决策者认为,可能高利率会保持更久。根据纪要,多数美联储官员指出,他们的利率路径预测“不确定性异常高”,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可能会进一步加息。多名官员表示,环境可能需要将高利率保持的时间比他们目前预计的久。

受此影响,隔夜美国三大股指集体收跌。1月4日,不仅伦敦金现等产均低开低走,A股和港股双双低开,早盘创业板更是跌逾2%。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美联储本次对全球市场的影响已不是“加息”,而是没对“停止加息并降息”给出实质性信息。“过去一段时间里,美联储持续加息给全球产带来巨大扰动。到2023年底才开始逐渐放缓节奏并开始释放出后续降息信号,这也是市场最为关心的地方。但最新的会议纪要并没有对此做出进一步安排,算是市场预期暂时落空吧。”

但从各大公募前瞻预判来看,放眼2024年美联储降息预期依然值得期待。中加基金在1月3日发布的2024年权益投展望中指出,从美联储2023年12月议息会议信息来看,点阵图暗示加息已达峰,2024年预期降息次数由2次增至3次;降息预期升温,美债利率和美元指数明显下行,市场定价加息已达峰、最快2024年5月降息。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杨德龙表示,2024年美联储进入到降息周期,无论降息3次还是5次,人民币可能会继续延续升值的态势,重新回到“6字头”,会吸引外重新流入人民币产,大胆预测2024年外流入A股市场的金量应该超过2000亿元。

此外,华泰柏瑞基金认为,美国财政可能是2024年更值得注意的问题。2023年美国财政赤字扩张超预期,联邦政府财政赤字达到1.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200亿美元。财政赤字推动美国经济持续超预期,但也使得2020年美国财政、货币宽松的双轮驱动状态变为了2023年财政加速、货币熄火的单轮减速状态,持续增长的偿债压力使得美国债务上限不断提升,也隐含了更大的未来衰退风险。

要注意三个宏观特征变化

除美联储利率走势外,实际上国内风险产定价权更多在于国内宏观经济。在这方面,公募机构给出的预判也较为乐观。

开年

中欧基金在1月2日发布的2024中国宏观经济展望中认为,中国经济具有逆周期政策支撑温和复苏,新年需寻找新质生产力方向超额机遇。

首先是财政政策方面。中欧基金分析到,不同于美国的财政退坡,中国财政脉冲将在2024年为经济增长提供正贡献,预计2024年财政方向将主要作用于基建投,尤其是生产力区域布局调整、战略腹地建设;同时类比2023年的再融债券发行工作,2024年地方债化解工作将继续平稳推进,债务风险有望不断缓释。

其次是货币政策。中欧基金预计,2024年货币政策将配合财政扩张维持灵活适度,力求精准有效,同时如果联储2024年中降息落地则中国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空间也会更加充裕。

再次是产业政策方面。中欧基金指出,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二级市场,以新质生产力这一国战略指引为牵引的机会主要集中在科技、制造两大板块,相应看好2024年硬科技方向的技术突破机会、渗透率提升机会。

根据博时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陈显顺分析,2024年要注意新时代下三个宏观特征变化:

一是过去全球化分工带来的低通胀、高增长的有利环境正在过去。下一阶段,中国将进入低通胀、低增长阶段,低通胀源于过去十年需求不足,低增长下则要求稳中有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二是国内投率向下,而海外投率上升。国内投率见顶下行,而以发达国为代表的海外经济体投率上行,这是一个逆全球化的趋势。因此,在国内、海外投率背离的背景下,要注意供给逻辑,淡化需求逻辑(出海除外),要去寻找到供给端出清的行业,供给端改革的方向。

三是地产及收入预期下行的消费动能减弱。陈显顺发现,房价表现好的城市,消费表现也好,房价表现差的城市消费也较差。这意味着,若地产风险后续在B、C端共振下放大,负面影响会扩散至地产行业外。地产房价的稳定或者说泡沫的挤出,可能某种程度上会导致财富效应的收缩,这种负面的影响将会扩散至地产外的行业,尤其是像消费类领域。

“哑铃策略”继续有效,但需要进阶

基于上述国内外宏观预判,2024年投该采取怎样的配置策略?在这方面,公募给出的策略建议,和2023年相比释放出不少积极态度,讲求谋定后动,有所作为。

“相较于2023年‘躺平当赢’的极端保守策略而言,2024年要相对积极一些。”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魏凤春对券商中国记者说到,2023年最成功的策略是“哑铃策略”,即主要金配置低风险的债券和红利低波动的股票产,极少金去博弈微盘成长。2024年这个策略仍然有效,但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而不断精进。“如果2023年大因为过分相信配置的力量,从而错失了择时的收益,2024年则应该择时与配置并重,从绝对收益的视角考虑,择时可能更加重要。”

魏凤春指出,“哑铃策略”要想在2024年继续发挥作用,是需要进阶的。尤其是要注意股债越来越一体化决策、微盘策略拥挤度过高等问题。他说到,哑铃策略本质上就是债重股轻的策略,股票的红利低波和债券的票息策略并无本质不同,大盘蓝筹和高等级信用债也是一个企业主体。在主导产业不清晰的过渡期,不确定性持续存在,只要从安全出发,股债的策略就是一体化的。当主导产业明确,风险产高收益的预期将使得股债策略分道扬镳。

另外,针对微盘策略存在拥挤度过高与边际效用递减的问题。魏凤春表示,以AI代表的科技股行情是市场的共识,2023年第一季度配置的正确与择时的不足,让很多投者没有保住胜利的果实。“科技股很多是微盘股,2023微盘股的交易策略在2024年存在着阶段性失效的问题。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当一个策略无法从基本面获得支撑是需要非常小心的,特别是非专业人士可以轻易复制别人的策略就可以获取不菲业绩的时候,更是如此。”

长城基金高级宏观策略研究员汪立表示,当前他主要关注宏观驱动、主题驱动、产业驱动三大策略布局方向。

宏观驱动方向中,汪立指出,一是关注高性价比消费板块。在居民延迟购房,储蓄盈余,购买力上升,但消费倾向收束的背景下,高性价比、高质量商品的配置倾向将有趋势性提升,相关细分赛道领域值得挖掘。二是关注大基建板块,包括水利管网建设,以及通信新方向,如数据中心、6G基建等。三是关注出口链中受益于海外补库存与国内补库存共振的板块,例如消费电子、居用品、元器件、计算机设备等。

主题驱动方向中,汪立表示要关注基本面有望改善的方向。具体包括:AI链条:AI多模态模型的商用领域、机器人、算力芯片等;华为链条:鸿蒙系统、智能驾驶、星链等;光刻机:国产芯片、光刻胶、特种气体等;数据要素板块。产业驱动方向中,汪立认为要关注底部周期反转,或新兴景气的板块,例如苹果MR、新能源、智能机器人等。

校对:廖胜超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顺平汽车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